近日,主题为“以推进‘高效办成一件事’为牵引,提升政务服务水平”的第十九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郑州召开。
在此次高规格的全国性会议上,省自然资源厅报送的《数智赋能和美湘村 农村建房审批驶入“快车道”》一文成功入选大会交流材料汇编,“农村建房湖南经验”由此受到全国瞩目。
2025年来,省自然资源厅与省农业农村厅双轮驱动,破除“多头跑、时间长、材料多”沉疴,提前实现全省14个市州审批平台“乡乡通”“一网办”,受理5.5万宗建房申请。如今,一幅以数智化赋能、高效便捷为底色的湘村安居图,正在三湘大地生动铺展。
立柱架梁:省级统筹擘画“一张网”
改革攻坚期,省自然资源厅农房审批改革专班办公室灯火通明。专班成员紧盯屏幕,全省审批数据流奔腾不息:郴州某村民通过“湘易办”APP提交的建房申请,已进入智能核验环节。这是当日湖南省受理的第376笔在线办件。
“湘易办”APP-高效办成一件事-农村建房
如此高效的审批服务“指尖跑”,源于一场“刀刃向内”的改革。
“必须打通‘中梗阻’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!”厅党组书记、厅长,省自然资源总督察李全胜在专题研究农村建房“一件事”改革工作时,为攻坚定下了清晰基调。
改革,首先从顶层设计破题。
一份精心编制的《湖南省高效办成农村建房“一件事”工作方案》应运而生,不仅擘画了全省改革蓝图,更明确了“5月底测试办通、6月底正式应用”的硬性节点,为后续行动提供了精准的“施工图”和“时间表”。
蓝图绘就,关键在于执行落地。
为此,湖南迅速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“农业农村+自然资源”双牵头,多部门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,组建专责工作专班,实行市州负责人定点对接制度。
技术攻坚同步发力,作为核心支撑力量,省自然资源厅将湖南省农房平台接入省“一网通办”平台及“湘易办”APP,完成“一网通办”平台审批专区流程再造,迭代优化农房平台,2025年初实现3个环节删减、44项数据免填报。
随着这张审批“高速网”贯通三湘四水,办理时间平均节省21天、申报材料减免6份、跑动次数减少3次……一组组硬核数据,正是省级统筹“立柱架梁”、破除梗阻的最有力印证。
疏脉通络:并联快审跑出“加速度”
“滴!滴!滴!”益阳市政务大厅内,“一网通办”系统提示音此起彼伏。其中,15宗涉及占用耕地的建房申请,同步进入湖南省建设用地审批系统,开启农用地转用审批流程。
“串联变并联,提效更提质。”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由衷感叹。
2024年,湖南以益阳为试点,率先探索农房审批改革,首创审批环节并联办理模式,打通信息壁垒,全流程线上流转,试点期间,全市办理业务4479宗,为全省改革蹚出了新路、积累了经验。
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石溪村吴琪彪接到湖南首个通过“一网通办”办结的实办件
试点成功,吹响了全省推广的冲锋号。
面对时间紧、任务重,且在全程零预算、零经费的严峻条件下,省厅专班带领全系统迎难而上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,成功实现在2025年4月底,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省改革任务。
这场攻坚战的成果令人振奋:原址重建类审批时限已大幅压缩至16个工作日;材料提交量减少55%。
依托省“一网通办”系统,开设农村建房“一件事”专区,实现农村建房事项“一次告知、一表申请、一网受理、一站服务”。
更重要的是,依托强大的平台支撑,农房数据得以实时向多个部门共享,为后续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针对占用耕地、林地、自然保护地等复杂审批场景,建立行业主管部门30个自然日内联合审批机制,确保合规建房需求快速响应。
郴州北湖区安和街道下凤村政务(便民)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指导村民使用“湘易办”APP完成建房申请
此外,推行掐表式限办,系统内置红黄牌动态预警功能,临近办理期限自动亮黄牌提醒,超期未结亮红牌督办,并实时推送满意度评价通道,切实提升了群众办事体验。
规划引领:精准管控守牢“生命线”
“这选址又快又合规,还帮我省了不少工夫和成本!”在长沙市望城区,村民梁建伟看着自家的装配式农房,三天完成封顶,难掩喜悦。
梁建伟的建房获得感,正是湖南省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农房建设、释放政策红利的生动写照。
面对湖南空间约束突出、自然本底复杂、管控体系多元的挑战,省自然资源厅打出分类施策“组合拳”,从源头上保障了“户有所居”:
重点村单独编制或与乡镇规划协同编制;一般村纳入乡镇规划统筹管控,通过“通则式”管理适配零星建设需求,确保空间规划全覆盖;设立5%机动指标“政策留白”,精准匹配村民住宅等需求。
浏阳美丽屋场
同时,借力土地承包延包试点,协助创新开展承包地类与自然资源数据叠加分析,完善耕地林地“有偿退出-动态调整”机制,进一步精准释放合规建房空间。
规划的生命线,不仅在于引导建设,更在于严防违规。省自然资源厅强化数据赋能,构建监管闭环,确保农房建设不越红线:
对外,实时向住建部门推送限额以上项目台账,支撑施工许可线上办理。
对内,定期向省第二测绘院提供建房信息及图斑数据,协同登记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对未获取电子监管号宅基地,暂缓不动产登记,有效遏制私下违规办证现象。
强筋健骨:下沉服务锻造“生力军”
“遇到拿不准的,翻翻工具书,心里就有底了。”一位乡镇审批员笑着展示随身携带的“政策宝典”。
这本工具书的诞生,背后藏着省自然资源厅开展“四下基层”,践行为民初心的深层考量——线上线下齐发力,政策与技术双下沉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基层干部成为懂政策、会操作、能攻坚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针对基层反映的政策“看不懂、用不活”痛点,省自然资源厅迅速行动,印发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等纲领性文件,编制《乡村振兴用地指引手册》等实操手册,创新工具书形式,一乡一本直达乡镇一线。
与此同时,服务基层的“最强大脑”始终在线:整合多领域专家组建“云端智囊团”,建立7×24小时在线响应机制,指导基层使用业务系统、天巡APP等数字化平台,实现全省乡镇政策技术咨询“秒应答”;省级专班还建立常态化“头脑风暴”机制,深入研究跨部门、跨层级政策堵点,精准提升政策供给与破题能力。
为全面夯实基层力量,打造“政策宣培轻骑兵”:创新“案例剖析+情景推演”实战培训模式,足迹覆盖14个市州、50余县市区、200余个乡镇;首创“一县一员”精准培养机制,匠心培育覆盖各县市区的“农房审批指导员”,构建“省-市-县-乡-村”五级联动培训网络,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实战能力。
城步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、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在交流“一网通办”平台操作技巧
“有了这支‘生力军’在一线,改革落地就有了最坚实的‘桥头堡’。”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安居”是“乐业”之本,安居梦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梦。大湖之南,改革浪潮奔涌不息。省自然资源厅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安居梦想,向着“和美湘村”的壮阔图景,坚定前行!
来源:湖南自然资源
编辑:朱婷劼